热固性树脂
    主页 > 期刊导读 >

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标准解读

1 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由建设部归口的原建筑工业产品行业标准JG/T 3045.2—1998《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从1998年发布实施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在此生命期内,其作为评价钢门窗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对规范钢门窗产品表面的涂层生产、加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市场飞速发展、产品革新突飞猛进,作为一项行业产品标准,是否能与时俱进,顺应技术革命的推陈出新,满足大众需求的不断提升,是考量其能否长期指导规范该类产品技术要求的关键,因此应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要求,原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原标准JG/T 3045.2—1998进行了修订。2016年6月21日,建设部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信息化网上发文通知了新标准的发布,修订后的标准保留原标准名称,编号改为JG/T 495—2016,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 粉末静电喷涂自20世纪诞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清洁、环保、高效生产的涂装技术。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粉末静电喷涂技术,使得其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 钢门窗作为国内主要的门窗产品之一,其实用性好,且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低廉的价格成本等诸多优势,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涂层与基材结合强度高,受表面处理的钢门窗表面耐腐蚀性能十分出色,加上生产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制定一套系统合理的产品标准来指导粉末静电涂装钢门窗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性能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对于规范钢门窗静电涂装行业的生产以及产品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5-7]。 然而,目前针对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进行技术规范的标准只有《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这一例,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2007《钢门窗》在钢门窗粉末涂料涂层要求上只涉及了针对外观的相关要求,对其它涂层性能,如颜色、光泽、耐磨性、耐湿热、耐老化性等均未作详细规定。JG/T3045.2—1998自发布实施至今已有近20年,由于粉末静电喷涂技术在近10年的飞速发展,原有标准中的一些技术指标和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对现有钢门窗静电喷涂粉末涂层进行规范性评定的需求,所以确定一系列新的评定指标以及以此构设相应的检测试验方法以适应钢门窗粉末静电涂装技术的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且富有责任性的工作。 因此,对现有的JG/T 3045.2—1998进行必要的修订,以适应粉末静电涂装技术的新发展,提高粉末静电喷涂钢门窗产品的评定要求,严格规范技术手段,将促进该行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并对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2 主要技术指标 本标准的核心部分是规定的针对钢门窗表面涂层作相关要求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涂层的物理性能(见表1)和耐腐蚀性能指标(见表2)。 表1 涂层的物理性能项目技术指标涂层厚度/μm最小局部膜厚≥50,平均膜厚≥60压痕硬度巴克霍尔兹压痕硬度≥80耐冲击性0.50m高度重锤下落正面冲击试验涂层无开裂或脱落现象附着性/级干附着性和湿附着性均达到0耐磨性/(L/μm)落砂试验后,涂层磨耗系数≥0.8抗划痕性划透涂层的最小负荷≥3500 g 表2 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注:①使用化学纯盐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以1∶9配制得到盐酸试验溶液,在涂层表面滴10滴盐酸溶液放置15min后,进行耐盐酸性评价;②将无水焦磷酸(四)钠、无水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水合硅酸钠和无水碳酸钠分别按质量百分比53%、19%、20%、7%和1%混合均匀,并加入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配制成浓度为30g/L的洗涤剂试验溶液进行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耐湿热性经1000 h试验,耐湿热性达到1级渗透性经渗透试验后,距试样边缘3mm外,涂层无气泡耐盐酸①涂层表面不应有气泡及其它明显变化耐洗涤剂性②试验后涂层表面无起泡、脱落或其它明显变化耐砂浆性试验后,涂层不发生脱落或其它明显变化耐盐雾性500h耐中性盐雾试验后,涂层表面无起泡、软化、剥落或其它腐蚀现象,划线两侧膜下单边腐蚀宽度不超过2mm;附着性损失检查,除划线2.0mm内的范围外,涂层不脱落。耐候性800 h,涂层表面失光≤2级、变色≤2级、粉化0级 3 主要修改说明 3.1 前言 在本标准的“前言”中,介绍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原标准中对钢门窗基本要求以及钢门窗表面预处理的描述;删除了对钢门窗表面预处理后24 h内进行粉末静电喷涂的规定的描述;删除了采用优良耐候性的热固性纯聚酯粉末或丙烯酸粉末涂料的规定的描述;增加了“一般要求”的规定;增加了“光泽”、“耐冲击性”、“湿附着性”、“耐磨性”及“抗划痕性”等反映涂层物理性能的检测项目;增加了对涂层耐腐蚀性要求的“耐盐酸性”和”耐洗涤剂性”等的测试;调整了“耐盐雾性”和“耐候性”试验中的测试时间。“前言”中还提出了增加对非整樘检验项目的“试板制备方法”的规定,并明确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中的组批和抽样规则及判定规则。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次修订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将原标准中“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对在本次修订中将再次引用的原“引用标准”进行最新版的确认,因原版JG/T 3045.2—1998中的各项引用标准均为加注日期引用,因此需要检查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是否还适用于本次修订。此外,进一步考虑本标准以后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本次修订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明确了各引用标准是否为“注日期引用文件”,对直接引用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且该引用标准的修订可能直接影响本标准使用的,在引用标准后进行加注日期。 需要指出,原标准中引用GB 175—1992《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耐砂浆性”中的试验水泥,然而《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描述了几类水泥,原标准的耐砂浆性试验中未具体说明采用何种水泥,因此造成实际操作的不便。此外GB 175—1992中规定的几类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各种水泥间组分和化学指标都不相同,因此各种水泥配合成的水泥砂浆的碱性条件并不完全一致,容易造成涂层“耐砂浆性”评定的误判。本次修订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GB/T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取代了GB 175—1992,明确了砂浆性试验检测中使用水泥为GB/T 8076—2008附录A规定的基准水泥。 原版标准中引用的GB 178—1977《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作为用砂标准已经于近年废止,而目前国内通用的标准砂是由厦门产的,且依照的标准为GB/T —1999,因此“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GB/T (不加注日期)作为标准用砂标准。 3.3 术语和定义 原标准中未写入“术语和定义”,本次标准修订增加了该章节,其中具体对“粉末静电喷涂涂层”、“装饰面”以及“局部膜厚”等定义做了详细的描述,便于标准使用者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以达到标准整体应用准确的目的。 3.4 技术要求 在对钢门窗进行表面静电粉末喷涂前,所采用的粉末涂料喷涂原料在其自身生产制备中较容易被带入一定量的可溶性重金属。重金属元素在门窗日常使用时易影响所处环境,造成人体伤害,为此在标准修订中有必要对静电粉末喷涂钢门窗所采用的热固性粉末涂料作原料准入限制,因此在本章的前端加入针对热固性粉末涂料中可溶性重金属限量值的“一般要求”,指标的确定参考HG/T 2006—2006《热固性粉末涂料》,并经过实际试验验证。 现今,钢门窗的生产较以往已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在不断要求门窗安全耐用的基础上,对表面装饰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章中增加了“涂层光泽度”的要求。在已有的国家标准中只有GB/T —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相关标准对钢质基材表面涂层光泽度仅作了级别分类的规定,对光泽度偏差只规定了每批中差值不大于10个光泽单位。为了更加明确标准适用钢门窗产品的涂层光泽性能,在增加的“涂层光泽度”中,规定3段光泽度范围,每个范围内光泽度的允许偏差则参考GB 5237.4—2008,而其中“3~30”光泽范围的允许偏差为±5,存在实测光泽值可为“-2”的歧义,因此在本标准中将“3~30”的光泽范围改为“5~30”。 对于涂层厚度的要求,修订参考的GB/T —2007《钢门窗》中未作规定,GB/T —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则规定厚度不小于20μm,而实际验证样品实测值均大幅度超出该值。因此,在本次修订中继续保留原标准中平均膜厚不小于60μm的规定,涂层膜厚也是直接影响门窗抗蚀、耐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性能需求日益提高的当下,提高指标要求有助于促进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涂层厚度”中增加了最小膜厚不小于50μm的规定。 涂层的附着性要求中,GB/T —2006采用弯曲试验来描述附着性规定,然而划格试验作为一种简易方便的附着性测试方法被普遍采用。因此,在修订中继续保留原标准中附着性的划格试验方法,此外,“附着性”是判定涂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湿附着性”要求较“干附着性”要求更为严格,增加该项技术指标,更有利于保证涂层与基材表面的依附能力,因此参考GB 5237.4—2008在标准修订中将达到规定测试时间的涂层“湿附着性”指标定为0级。 “耐磨性”、“抗划痕性”虽然在GB/T—2007和GB/T —2006中未作规定,但是作为判定涂层日常损伤的重要指标理应列入本标准的技术要求中,经过对抽取样品的实测,将结果与GB 5237.4—2008作比较,最终将指标值分别定为“耐磨性≥0.8 L/μm”和“抗划痕性的最小承受负荷不小于3500 g”。 钢门窗在日常使用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酸性腐蚀,因此有必要增加“耐酸性”要求;同时,门窗的表面容易沾污,需进行适当的清洗,因此“耐洗涤剂性”也应当作为表面涂层的一项重要技术要求。 考虑到行业钢门窗表面涂层生产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涂层质量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本次标准修订通过测试验证试验,根据得到的数据结果将涂层的“耐湿热性”、“耐盐雾性”以及“耐候性”3项指标的检测时间从原来的480 h分别增加到1000、500和800 h,提高了对这3项性能指标的要求。 3.5 试验方法 原标准中对各项性能的测试样品统一规定为制备120 mm×60mm×(0.3~1.0)mm的试板,在本次修订中则指出涂层的外观、颜色、光泽和厚度在整樘门窗上检验,其余项目制备试板检验,试板制备应符合GB/T 9271《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的规定,试板尺寸大小应满足各相关测试方法标准中的相应要求。 原标准中对涂层厚度的测试按照GB/T1764—1979(1989)《涂膜厚度测定法》进行,GB/T 1764—1979(1989)中规定的测试方法主要为机械法和磁性法2种,传统机械测试较为困难,用磁性法则操作简便,本标准采用GB/T .2—2008《漆膜厚度测定》,该项国标中详细介绍了磁性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基材具有铁磁性和非铁磁性2类。 “硬度”在原标准中采用GB/T 6739—199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进行测定,铅笔测定法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因此目前涂层的硬度测试普遍采用GB/T 9275—2008《色漆和清漆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本次修订将涂层硬度改为压痕硬度,指标值依据试验实测结果,综合考虑后定为“≥80”。 “耐冲击性”试验在原标准中未作规定,在本次修订中考虑到冲击试验验证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特别指出对涂层的正面进行冲击试验,且冲击试验中将落球高度定为固定值,因此明确了冲击过程的恒定能量,冲击后检查冲击区域,避免了GB/T 1732—19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中多次调节重球高度的繁琐程序。 3.6 抽样方法 本次修订,在出厂检验中对外观和颜色进行全数检验,要求上比原标准规定的抽样检测有所提高。涂层的光泽和厚度应从每项工程交货批内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中分别随机抽取5%,且不应少于3樘门窗。 型式检验中,除了出厂检验中规定的涂层外观、颜色、光泽和厚度须整樘检验的4项,应以出厂检验合格品中随机抽取3樘相同规格、相同品种的产品进行外,其余项目应按规定制备试板进行,试板抽样数量应符合相应的测试标准要求,若测试标准中没规定,应取3件试板进行检测。 修订后的抽样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可操作性强,便于质检部门对产品质量评定工作的开展。 3.7 判定规则 修订后,标准中的判定规则以受检项目来判定批次的合格性,更加符合标准实施中产品质量评定的原则。 4 结语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相关国内外技术先进的标准或技术准则,以英国标准BS-EN-《涂料和清漆建筑用镀锌或镀锌粉钢产品用粉末有机涂层》、澳洲标准AS4506—2005《金属表面终饰层-热固性粉末涂料涂层》、日本工业标准JISK 5980—1986《金属基料的烤漆膜》以及国内标准GB/T —2007《钢门窗》和GB/T —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为主要参照依据。目前,现行的国内外标准中,专门针对钢门窗涂层的标准鲜有所见。无论国标GB —2007、 GB/T —2006还是其它相近标准,对钢门窗表面涂层性能的技术要求,或未作任何规定,或只简单作了几项指标规定,并未形成针对钢门窗产品表面粉末静电喷涂涂层的专门性技术标准要求。本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实地调研、试验分析验证、指标修正改进,筛选出适用于针对钢门窗表面粉末静电喷涂涂层质量评定的技术指标。修订后的标准科学性强、实用性高,技术要求齐全,试验方法完整,抽样、判定规则合理。 1 标准修订的背景和意义 由建设部归口的原建筑工业产品行业标准JG/T 3045.2—1998《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从1998年发布实施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在此生命期内,其作为评价钢门窗产品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对规范钢门窗产品表面的涂层生产、加工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然而,市场飞速发展、产品革新突飞猛进,作为一项行业产品标准,是否能与时俱进,顺应技术革命的推陈出新,满足大众需求的不断提升,是考量其能否长期指导规范该类产品技术要求的关键,因此应建设部标准定额司要求,原主编单位浙江省建筑科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对原标准JG/T 3045.2—1998进行了修订。2016年6月21日,建设部在国家工程建设标准信息化网上发文通知了新标准的发布,修订后的标准保留原标准名称,编号改为JG/T 495—2016,于2016年12月1日起实施。 粉末静电喷涂自20世纪诞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项清洁、环保、高效生产的涂装技术。近几十年来,我国在不断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生产经验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粉末静电喷涂技术,使得其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4]。 钢门窗作为国内主要的门窗产品之一,其实用性好,且具有出色的机械性能和低廉的价格成本等诸多优势,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粉末静电喷涂工艺,涂层与基材结合强度高,受表面处理的钢门窗表面耐腐蚀性能十分出色,加上生产成本低,制备方法简单高效,其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因此,制定一套系统合理的产品标准来指导粉末静电涂装钢门窗产品的技术指标要求、性能检测方法、检验规则对于规范钢门窗静电涂装行业的生产以及产品评定具有积极的意义[5-7]。 然而,目前针对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进行技术规范的标准只有《钢门窗粉末静电喷涂涂层技术条件》这一例,现行的国家标准GB/T —2007《钢门窗》在钢门窗粉末涂料涂层要求上只涉及了针对外观的相关要求,对其它涂层性能,如颜色、光泽、耐磨性、耐湿热、耐老化性等均未作详细规定。JG/T3045.2—1998自发布实施至今已有近20年,由于粉末静电喷涂技术在近10年的飞速发展,原有标准中的一些技术指标和检测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对现有钢门窗静电喷涂粉末涂层进行规范性评定的需求,所以确定一系列新的评定指标以及以此构设相应的检测试验方法以适应钢门窗粉末静电涂装技术的发展是一项十分有意义且富有责任性的工作。 因此,对现有的JG/T 3045.2—1998进行必要的修订,以适应粉末静电涂装技术的新发展,提高粉末静电喷涂钢门窗产品的评定要求,严格规范技术手段,将促进该行业更加快速健康地发展,并对带动相关产业链的提升起到积极的作用。 2 主要技术指标 本标准的核心部分是规定的针对钢门窗表面涂层作相关要求的技术指标,主要包括涂层的物理性能(见表1)和耐腐蚀性能指标(见表2)。 表1 涂层的物理性能项目技术指标涂层厚度/μm最小局部膜厚≥50,平均膜厚≥60压痕硬度巴克霍尔兹压痕硬度≥80耐冲击性0.50m高度重锤下落正面冲击试验涂层无开裂或脱落现象附着性/级干附着性和湿附着性均达到0耐磨性/(L/μm)落砂试验后,涂层磨耗系数≥0.8抗划痕性划透涂层的最小负荷≥3500 g 表2 涂层的耐腐蚀性能注:①使用化学纯盐和GB/T 6682规定的三级水以1∶9配制得到盐酸试验溶液,在涂层表面滴10滴盐酸溶液放置15min后,进行耐盐酸性评价;②将无水焦磷酸(四)钠、无水硫酸钠、十二烷基磺酸钠、水合硅酸钠和无水碳酸钠分别按质量百分比53%、19%、20%、7%和1%混合均匀,并加入GB/T6682规定的三级水配制成浓度为30g/L的洗涤剂试验溶液进行试验。项目技术指标耐湿热性经1000 h试验,耐湿热性达到1级渗透性经渗透试验后,距试样边缘3mm外,涂层无气泡耐盐酸①涂层表面不应有气泡及其它明显变化耐洗涤剂性②试验后涂层表面无起泡、脱落或其它明显变化耐砂浆性试验后,涂层不发生脱落或其它明显变化耐盐雾性500h耐中性盐雾试验后,涂层表面无起泡、软化、剥落或其它腐蚀现象,划线两侧膜下单边腐蚀宽度不超过2mm;附着性损失检查,除划线2.0mm内的范围外,涂层不脱落。耐候性800 h,涂层表面失光≤2级、变色≤2级、粉化0级 3 主要修改说明 3.1 前言 在本标准的“前言”中,介绍了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为:增加了“术语和定义”;删除了原标准中对钢门窗基本要求以及钢门窗表面预处理的描述;删除了对钢门窗表面预处理后24 h内进行粉末静电喷涂的规定的描述;删除了采用优良耐候性的热固性纯聚酯粉末或丙烯酸粉末涂料的规定的描述;增加了“一般要求”的规定;增加了“光泽”、“耐冲击性”、“湿附着性”、“耐磨性”及“抗划痕性”等反映涂层物理性能的检测项目;增加了对涂层耐腐蚀性要求的“耐盐酸性”和”耐洗涤剂性”等的测试;调整了“耐盐雾性”和“耐候性”试验中的测试时间。“前言”中还提出了增加对非整樘检验项目的“试板制备方法”的规定,并明确了“出厂检验”和“型式检验”中的组批和抽样规则及判定规则。 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次修订依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将原标准中“引用标准”改为“规范性引用文件”。对在本次修订中将再次引用的原“引用标准”进行最新版的确认,因原版JG/T 3045.2—1998中的各项引用标准均为加注日期引用,因此需要检查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是否还适用于本次修订。此外,进一步考虑本标准以后的具体实施情况,在本次修订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明确了各引用标准是否为“注日期引用文件”,对直接引用标准中的部分内容,且该引用标准的修订可能直接影响本标准使用的,在引用标准后进行加注日期。 需要指出,原标准中引用GB 175—1992《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耐砂浆性”中的试验水泥,然而《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描述了几类水泥,原标准的耐砂浆性试验中未具体说明采用何种水泥,因此造成实际操作的不便。此外GB 175—1992中规定的几类水泥: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以及复合硅酸盐水泥,各种水泥间组分和化学指标都不相同,因此各种水泥配合成的水泥砂浆的碱性条件并不完全一致,容易造成涂层“耐砂浆性”评定的误判。本次修订的“规范性引用文件”中用GB/T 8076—2008《混凝土外加剂》取代了GB 175—1992,明确了砂浆性试验检测中使用水泥为GB/T 8076—2008附录A规定的基准水泥。 原版标准中引用的GB 178—1977《水泥强度试验用标准砂》作为用砂标准已经于近年废止,而目前国内通用的标准砂是由厦门产的,且依照的标准为GB/T —1999,因此“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GB/T (不加注日期)作为标准用砂标准。 3.3 术语和定义 原标准中未写入“术语和定义”,本次标准修订增加了该章节,其中具体对“粉末静电喷涂涂层”、“装饰面”以及“局部膜厚”等定义做了详细的描述,便于标准使用者对各章节内容的理解,以达到标准整体应用准确的目的。 3.4 技术要求 在对钢门窗进行表面静电粉末喷涂前,所采用的粉末涂料喷涂原料在其自身生产制备中较容易被带入一定量的可溶性重金属。重金属元素在门窗日常使用时易影响所处环境,造成人体伤害,为此在标准修订中有必要对静电粉末喷涂钢门窗所采用的热固性粉末涂料作原料准入限制,因此在本章的前端加入针对热固性粉末涂料中可溶性重金属限量值的“一般要求”,指标的确定参考HG/T 2006—2006《热固性粉末涂料》,并经过实际试验验证。 现今,钢门窗的生产较以往已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在不断要求门窗安全耐用的基础上,对表面装饰效果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本章中增加了“涂层光泽度”的要求。在已有的国家标准中只有GB/T —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相关标准对钢质基材表面涂层光泽度仅作了级别分类的规定,对光泽度偏差只规定了每批中差值不大于10个光泽单位。为了更加明确标准适用钢门窗产品的涂层光泽性能,在增加的“涂层光泽度”中,规定3段光泽度范围,每个范围内光泽度的允许偏差则参考GB 5237.4—2008,而其中“3~30”光泽范围的允许偏差为±5,存在实测光泽值可为“-2”的歧义,因此在本标准中将“3~30”的光泽范围改为“5~30”。 对于涂层厚度的要求,修订参考的GB/T —2007《钢门窗》中未作规定,GB/T —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则规定厚度不小于20μm,而实际验证样品实测值均大幅度超出该值。因此,在本次修订中继续保留原标准中平均膜厚不小于60μm的规定,涂层膜厚也是直接影响门窗抗蚀、耐候的主要因素之一,在性能需求日益提高的当下,提高指标要求有助于促进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因此在“涂层厚度”中增加了最小膜厚不小于50μm的规定。 涂层的附着性要求中,GB/T —2006采用弯曲试验来描述附着性规定,然而划格试验作为一种简易方便的附着性测试方法被普遍采用。因此,在修订中继续保留原标准中附着性的划格试验方法,此外,“附着性”是判定涂层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湿附着性”要求较“干附着性”要求更为严格,增加该项技术指标,更有利于保证涂层与基材表面的依附能力,因此参考GB 5237.4—2008在标准修订中将达到规定测试时间的涂层“湿附着性”指标定为0级。 “耐磨性”、“抗划痕性”虽然在GB/T—2007和GB/T —2006中未作规定,但是作为判定涂层日常损伤的重要指标理应列入本标准的技术要求中,经过对抽取样品的实测,将结果与GB 5237.4—2008作比较,最终将指标值分别定为“耐磨性≥0.8 L/μm”和“抗划痕性的最小承受负荷不小于3500 g”。 钢门窗在日常使用时会受到不同程度的酸性腐蚀,因此有必要增加“耐酸性”要求;同时,门窗的表面容易沾污,需进行适当的清洗,因此“耐洗涤剂性”也应当作为表面涂层的一项重要技术要求。 考虑到行业钢门窗表面涂层生产的技术水平日益提高,涂层质量也有了显著的进步,本次标准修订通过测试验证试验,根据得到的数据结果将涂层的“耐湿热性”、“耐盐雾性”以及“耐候性”3项指标的检测时间从原来的480 h分别增加到1000、500和800 h,提高了对这3项性能指标的要求。 3.5 试验方法 原标准中对各项性能的测试样品统一规定为制备120 mm×60mm×(0.3~1.0)mm的试板,在本次修订中则指出涂层的外观、颜色、光泽和厚度在整樘门窗上检验,其余项目制备试板检验,试板制备应符合GB/T 9271《色漆和清漆标准试板》的规定,试板尺寸大小应满足各相关测试方法标准中的相应要求。 原标准中对涂层厚度的测试按照GB/T1764—1979(1989)《涂膜厚度测定法》进行,GB/T 1764—1979(1989)中规定的测试方法主要为机械法和磁性法2种,传统机械测试较为困难,用磁性法则操作简便,本标准采用GB/T .2—2008《漆膜厚度测定》,该项国标中详细介绍了磁性法的具体内容,包括了基材具有铁磁性和非铁磁性2类。 “硬度”在原标准中采用GB/T 6739—1996《涂膜硬度铅笔测定法》进行测定,铅笔测定法受人为因素干扰较大,因此目前涂层的硬度测试普遍采用GB/T 9275—2008《色漆和清漆巴克霍尔兹压痕试验》。本次修订将涂层硬度改为压痕硬度,指标值依据试验实测结果,综合考虑后定为“≥80”。 “耐冲击性”试验在原标准中未作规定,在本次修订中考虑到冲击试验验证过程中的可操作性,特别指出对涂层的正面进行冲击试验,且冲击试验中将落球高度定为固定值,因此明确了冲击过程的恒定能量,冲击后检查冲击区域,避免了GB/T 1732—19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中多次调节重球高度的繁琐程序。 3.6 抽样方法 本次修订,在出厂检验中对外观和颜色进行全数检验,要求上比原标准规定的抽样检测有所提高。涂层的光泽和厚度应从每项工程交货批内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品中分别随机抽取5%,且不应少于3樘门窗。 型式检验中,除了出厂检验中规定的涂层外观、颜色、光泽和厚度须整樘检验的4项,应以出厂检验合格品中随机抽取3樘相同规格、相同品种的产品进行外,其余项目应按规定制备试板进行,试板抽样数量应符合相应的测试标准要求,若测试标准中没规定,应取3件试板进行检测。 修订后的抽样方法在实际使用中可操作性强,便于质检部门对产品质量评定工作的开展。 3.7 判定规则 修订后,标准中的判定规则以受检项目来判定批次的合格性,更加符合标准实施中产品质量评定的原则。 4 结语 本标准在修订过程中参考了相关国内外技术先进的标准或技术准则,以英国标准BS-EN-《涂料和清漆建筑用镀锌或镀锌粉钢产品用粉末有机涂层》、澳洲标准AS4506—2005《金属表面终饰层-热固性粉末涂料涂层》、日本工业标准JISK 5980—1986《金属基料的烤漆膜》以及国内标准GB/T —2007《钢门窗》和GB/T —2006《彩色涂层钢板及钢带》为主要参照依据。目前,现行的国内外标准中,专门针对钢门窗涂层的标准鲜有所见。无论国标GB —2007、 GB/T —2006还是其它相近标准,对钢门窗表面涂层性能的技术要求,或未作任何规定,或只简单作了几项指标规定,并未形成针对钢门窗产品表面粉末静电喷涂涂层的专门性技术标准要求。本标准在现有国家标准的基础上,通过生产实地调研、试验分析验证、指标修正改进,筛选出适用于针对钢门窗表面粉末静电喷涂涂层质量评定的技术指标。修订后的标准科学性强、实用性高,技术要求齐全,试验方法完整,抽样、判定规则合理。